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庶帝在线阅读 - 第五章 齿胄之礼

第五章 齿胄之礼

    “仲秋之月”,就是指农历八月,用公历来算,等同于现在的九月中旬。“齿胄”语出《文选》,“出龙楼而问竖,入虎闈而齿胄”,《六臣注文选》中李周翰注“公卿之子曰胄子。言太子入学,以年大小为次,不以天子之子为上,故云齿胄。齿,年也。”

    用白话文解释,就是作为四皇子的王杰在九月中旬的时候该去上学了。

    历朝历代的王朝早期对皇子的教育都是十分重视的。比如“齿胄之礼”,就意味着皇子已经长大成人,是有一个非常隆重的礼节仪式的。

    上学的地点是在秘书省下隶属的小学,这个小学倒和现代意义上的小学意思差不多,负责皇子的启蒙教育。

    王杰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自然不了解为什么皇子读书要提早一个多月下旨。直到第二天,礼部专门派了官员下来教导礼仪,王杰才知道齿胄之礼是怎么一回事。

    按照天地君亲师的规矩,王杰首先要去两仪殿拜见皇上安懋,接着去清宁宫拜见嫡母皇后宋氏,再然后是去孔子庙拜见孔圣人,最后才是去弘文馆拜见老师,且这四套礼仪还完全不一样。

    王杰听完这一套礼仪流程就知道第一天是学不了什么东西的。

    启蒙教材也由礼部所发,王杰一翻书本,惊讶地发现这个朝代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纸张用的竟然是开花纸,质地细腻洁白且无纹路,纸虽薄而韧性强,在王杰本来的时空,这种开花纸到清代顺治以后才用得上。

    启蒙教材分别是《急就章》《文选》《开蒙要训》《太公家教》《兔园册府》《文场秀》《蒙求》和《初学记》,书中不但有句读还有注疏标点。虽然都是繁体字,但是用的是端正的颜体。

    甚至这些读本的字体都特别大,字体大小和现代课本和儿童绘本差不多。以现代医学的观念来看,字体大是因为小孩子视力发育不完全,但是古代能照顾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王杰本来对上学还有些疑虑,但看完这些读本,就觉得可能也就是一个繁重的按部就班的仪式而已。他甚至想,很多穿越小说的主角都没有这样好条件可以从头学起古代的礼仪规矩和学问。

    毕竟现代大学文学系的学生也不太可能一下子脱口就背四书五经啊。

    与王杰的轻松闲适相比,徐宁就焦虑多了。

    “今上究竟是何意?”徐宁在内侍省里面来回踱步,借着齿胄之礼的名目,徐宁来往内侍省并不怎么引人注意,毕竟四皇子不受宠,徐宁为自己主子多打算也是合情合理。

    “此原非上意也。”徐安比他镇定得多,“是御史台的陶靖节上书,说内宫宦官权势过重,贪污纳贿苛待宫人,趋炎附势者不计其数,并劝圣上整治内宦,以避李唐之祸。”徐安正在泡茶,这时釜中水将开未沸,他往水中加入茶沫,“他以四皇子竟在内宫太阳中暍为例,说如今宦官之势已祸及六宫。”

    “李唐之祸?”徐宁冷笑一声,“神策军如今何在耶?”

    唐朝宦官的政治权力太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唐德宗把禁军交给了宦官掌管,导致宦官集团长期控制皇权,甚至主导了唐末的皇帝废立,导致唐朝崩溃。

    而唐德宗刚刚登基时,明明是疏斥宦官的,他甚至刚继位就赐死了父亲唐代宗宠信的宦官刘忠翼。

    但是他试图削藩时,随即引发“奉天之难”,在叛军进城时,唐德宗才发现,他所信赖的禁军将领不能召集兵卒保卫宫室,他所信赖的朝廷文官竟然立刻叛变。

    流亡时,始终忠心耿耿的竟然是他在东宫时宦官窦文场、霍仙鸣所率领的百余名宦官。

    也因此,平定奉天之难后,刚返回京城,唐德宗就把神策军军权交给了身边的宦官。这直接导致唐穆宗之后的皇帝竟然全部由宦官集团把控。

    徐宁说神策军现在在哪里呢,意思是唐德宗之所以信赖宦官,无非是因为他发现朝臣不可信。

    陶靖节与其贬低宦官,不如多做些让当今皇帝信任的事情。

    再说,如今的内侍也还没有掌握军权。

    徐安将沫饽杓出,置于一旁的熟盂中备用,继续烧煮,“今上贤明,万不至于此。”他盯着茶水,若有所思,“陶靖节此举,似是意图于四皇子,而非内宦。”

    安懋对陶靖节的批示是“如何这等说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基本属于驳斥的意思。

    安懋是个很不喜欢言官的皇帝,因为他自己当皇帝这个过程就不符合儒家礼教,在盛朝也总被言官弹劾。他登基以后,对读书人和文人虽然多加安抚,但是很多次地对其他官员和身边的宦官表达对言官的厌恶,“言官徒结党求胜,内则奴隶公卿,外则草芥司属,任情恣横。”。

    言官慕名而不图利,安懋要是为此杀言官,反而那“因言获罪”的言官会因此扬名。而言官制度从秦始皇开始就有了,一直延续至今,安懋如果撤掉言官这个制度,属于百害而无一利,他本人也少了一条监督官员的渠道。

    所以虽然安懋杀不尽言官,但是他对言官的上书建议多是申斥和驳斥的态度。

    这次却是例外。

    “言之有理,外官如何知道这等宫闱之事?”

    徐安沉吟一下,“也未必如此,尚药局的脉案、药方经多人之手。”

    尚药局当然不只服务于内宫,毕竟好的医生属于稀缺资源,安懋为表宠信,会委派尚药局水平不错的医生为朝廷重臣或者其家人诊治,也算表示皇恩浩荡。

    尚药局里的医官是独立于内宫和朝廷之外的一个独立系统,医官从来不站内宫或者朝廷派系的队,他们只要保证程序上不出错,保护皇帝健康状况的隐私,那些明争暗斗也斗不倒他们。

    四皇子中暑的事情说不准就是哪个医官出去会诊时顺口说的。

    因为无论是四皇子还是中暑,都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但是徐安的政治敏感性告诉他,陶靖节肯定是受人指使才上书的,而且目的达到了,安懋表面上又驳斥了他,但实际上立刻下旨让四皇子开始读书了。

    “如今情势不明,”徐安面前的茶水已经波滚浪涌,“有人意图动摇东宫之位。四皇子内无生母相帮,外无族戚相助,为人利用,易如反掌。”

    徐安将方才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严格量入,茶汤均匀斟入两人的碗中,这是《茶经》中记载的煮茶法,包含同甘共苦之意。

    徐宁拿起面前的一碗茶,仔细品味后,低头道,“大人有何对策?”

    “为今之计,”徐安缓缓喝了一口茶,“不如让四皇子出继皇后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