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庶帝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一章 避名称字

第一百五十一章 避名称字

    琅州,瑁梁府衙。

    “今天是七夕,”范垂文端起茶碗,“彭大人节日里还前来府衙议事,当真勤勉。”

    彭平康跟着端起茶碗,“范大人特特地遣人来请,我如何能不来呢?”他掀开茶碗盖,慢慢呷了一口,“嗯,好香的茶。”

    宋圣哲也端起茶碗,笑道,“这是‘法煎香茶’,今年上春时,我特意嘱咐他们用嫩茶研的,彭大人尝尝,可还觉得合意么?”

    彭平康又喝了一口,也笑道,“宋大人的这碗茶,该配了‘南都麦心面,作槐芽温淘,糁以襄邑抹猪,炊共城香粳,荐以蒸子鹅’来吃。”

    宋圣哲打趣道,“我原以为,彭大人这样的武官,会拿匕首割了‘灌了杏酪的烂蒸同州羊羔’来配着吃呢。”

    彭平康哈哈一笑,“宋大人风趣,”他笑了两声,敛了敛笑容,道,“我才不用宋大人拿‘庐山康王谷廉泉,烹曾坑斗品茶’来招待,有一碗上春研好的‘法煎香茶’就足够了。”

    宋圣哲笑笑,转头看了看范垂文,范垂文捧着茶碗,还没喝上一口,“宋大人是觉得,彭大人昨儿刚赴了文家的家宴,肚中必定油腻,因此才奉上这细研的上春嫩茶,彭大人可莫要觉得受了怠慢。”

    彭平康道,“宋大人递了这茶来,是要我清刮肚肠,免得我腻积五脏,油伤六腑。这全然是为我的身体着想,自然是一片好意。”彭平康目光一瞥,看到在一旁只喝茶不作声的周胤绪,“就是周大人这样惯吃‘吴兴庖人斫松江鲙’的定襄人,也要靠宋大人的这碗茶清了肚肠,我又如何会多心受了怠慢呢?”

    周胤绪闻言,放下茶盏,笑着“哟”了一声,“彭大人此言差矣,我要是说‘食鲙恰好’,岂不是正应了‘少’吗?”他转向宋圣哲,半真半假道,“宋大人听见了罢?彭大人是拿我做筏子,唱小喏讥讽你呢。”

    宋圣哲还没来得及说话,彭平康就接口道,“我不像周大人这般听呼唤、会传语,难免就‘失了本体’,让两位大人见笑了。”他抬起手,拿着碗盏半遮了嘴,“不过周大人的好家教,想来在座谁也比不上罢?”

    周胤绪“呵呵”一笑,“彭大人抬举我了,话又说回来,昨儿,我是不该在彭大人面前谈经史,不达时宜啊。”

    彭平康放下手,“无妨,周大人少知尘俗,昨儿,我也不该向周大人吟诗。”

    周胤绪刚想还口,就听范垂文咳嗽一声,“两位大人,醒酒后,莫说醉时语。”

    彭平康闭上了嘴,呷了一口茶。周胤绪伸手拿过方才搁下的茶盏,捧在手里却不喝。

    宋圣哲看了看彭平康与周胤绪,打了个圆场,“论起来,还是文好德的不是,截一句话,分两次传,三头两面趋奉人,难怪两位大人心里不舒坦。”

    彭平康道,“我不舒坦倒无妨,要紧的是周大人不舒坦。周大人初来乍到,也不好作出恶模样来,只好忍气吞声,可是受了大委屈了。”

    周胤绪道,“彭大人这话说的,好像我待的时日长了,就会作出恶模样似的。”

    彭平康玩味道,“这话,是周大人自己说的,我可没这个意思。”他盖上茶碗,“再说了,周大人就是作了恶模样,我在广德军也瞧不见,到头来,还不是落在范大人与宋大人眼里?”

    范垂文终于受不了两个人不间断的冷嘲热讽了,他轻轻地把手中的茶碗往桌上一放,“想来是我节日里还请彭大人来谈公事,让彭大人受累了。这样罢,彭大人想喝什么茶,现下就开口,我这就遣人给彭大人换了去。”

    彭平康道,“多谢范大人的好意,可我若是开了口,岂不是正应了周大人先前说我讥讽宋大人的话吗?”他微笑道,“这两头不讨好的事儿,琅州也只有文好德做的出,我可没有这么大的脸面。”

    范垂文掀开茶碗,呷了一口,悠悠道,“但是依我看,文好德似乎已讨了彭大人的好了。”

    彭平康道,“范大人何出此言?”

    范垂文盖上茶碗,“上回请彭大人来府衙议论是否共参文经登一事时,彭大人对文好德,是称名不称字;而如今,彭大人却也避其名讳了。”

    周胤绪闻言不禁一怔,不由转头看了彭平康一眼,“共参文经登?”

    宋圣哲接口道,“这是周大人来之前的事了。”他笑了笑,“说到底,还是为了征役一事,最后也没议成。”

    周胤绪反应不慢,宋圣哲一说,他就明白了,“就是因为没议成,范大人和宋大人才天天下乡的罢?”

    范垂文道,“是啊。”他意味深长道,“所以,说文好德两头不讨好,真是有失公允。”

    周胤绪皱起了眉头,他觉得自己像是一脚踏进了一个不知深浅的烂泥坑,前后左右都动弹不得。

    彭平康道,“文好德可没讨了我的好,我称他的字,是因为他毕竟对圣上尽忠了。”

    宋圣哲反问道,“尽忠?这上邶州的事还不知真假,彭大人怎的一口咬定文好德所听闻的是实情呢?”

    范垂文道,“上邶州赫然已是一笔糊涂账,虚实难探,你我身为旁州外官,实在不宜插手。”

    虽然范垂文的话是对彭平康说的,但是他说话时,看着的却是周胤绪。

    周胤绪开口道,“我也觉得可疑,上邶州地方官转卖投献土地一事,文好德早已让三位大人知晓,怎么偏偏我一来,就多出‘通敌卖国’这一桩事体呢?”他说着,视线缓慢地转过面前的三个人,最后定格在彭平康身上,“这也太过巧合了罢?”

    宋圣哲道,“这几处倒还都能恕得,顶顶可疑的是,文好德明明有个好弟弟在御前行走,他得了这桩消息,不告诉家里人,反宣扬出去,让旁人捡功劳,这里头必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大名堂。”

    彭平康没有一一驳斥三人的分析,只是悠悠道,“那末,万一那纪万里当真‘通敌卖国’了,你我得了消息却知情不报,岂非形同‘从犯’?”

    这时,范垂文忽而道,“其实,彭大人心里也觉得,纪万里并没有真的‘通敌卖国’罢?”

    彭平康抬眼看向范垂文,“范大人何出此言?”

    范垂文微笑道,“因为彭大人在称呼纪万里时,依然避其名讳,以字相称。”

    ——————

    ——————

    1“法煎香茶”

    陈元靓《事林广记》上春嫩茶芽每五百钱重,以绿豆一升去壳蒸焙,山药十两,一处细磨,别以脑麝各半钱重,入盆同研,约二千杵,纳罐内密封窨三日,后可以烹点,愈久香味愈佳。

    2朱弁《曲洧旧闻》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书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南都麦心面,作槐芽温淘,糁以襄邑抹猪,炊共城香粳,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康王谷廉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东坡在儋耳,独有二赋而已。

    3李商隐《义山杂纂》

    失本体

    仆子著鞋袜衣裳宽长,失仆子体。

    不听呼唤、不会传语,失院子体。

    逃席后不传语谢主人,失宾客体。

    唱小喏、行步迟缓,失武官体。

    (院子仆佣。)

    隔壁闻语

    说所送物好还么,必是不佳。

    新娶妇却道是前缘,必是丑。

    说食鲙恰好,必是少。

    说太公八十遇文王,必是不达。

    惶愧

    醒酒后说醉时语。

    犯人家奴婢。

    撞见仇家。

    误说他心中讳事。

    不达时宜

    不相称强学时样妆束。

    向娼妇吟诗。

    入境不顺风仪。

    隔席和人唱。

    下贱人前谈经史。

    认他高贵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