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1908大军阀在线阅读 - 第437节

第437节

    陆建章犹豫片刻,说道:“那,元首,这件事……就这么办?”

    吴绍霆大声的说道:“这件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德国人如果让我们给一个解释,那就实话实说的告诉他们。”

    陆建章只好说道:“我明白了。”

    顾维钧想要开口补充一些什么,不过看到现在这样的气氛,决定还是忍下来。他当然不会违背吴绍霆的意思,无非只是想多劝说一下,看看能不能适当调整温和的外交政策,能避免造成国际矛盾就尽量避免。

    吴绍霆说道:“关于和沙俄谈判的事情,在谈判之前做好一定的前期工作,多拉拢社会革命党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至于议和的条件很简单,除了承认乌梁海、外蒙古是属于中国领土之外,还要将之前外兴安岭、海参崴等中国历史疆土归还,并在今年年底重新测量两国边疆地区,设置全新的界碑。”

    如果说索要海参崴有几分欺人太甚的味道,但是对于外兴安岭的大片疆域确实势必再度,哪怕最终谈不拢也要通过战争把这片土地收复回来。

    当年沙俄利用《瑷珲条约》强行掠夺外兴安岭,这是清朝留下的烂摊子之一,中华民国必然要全力以赴的恢复国土完整。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沙皇俄国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即外东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被确认。

    陆建章点了点头,郑重其事的说道:“元首放心,以目前的情况,我们很有信心完成这次议和谈判,一定不辱使命。”

    吴绍霆欣然的说道:“很好。你们放心的去办,同盟国阵营内的事情我亲自来处理。”

    虽然陆建章、顾维钧多多少少仍有几分担心,不过既然元首都说自己亲自处理,可见还是有信心处理好这些外务。当即他们没有再多说什么,告辞离开大总统办公室,回到外交部办公室开始准备与沙俄联络的事宜。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38章,沙俄首都沦陷

    事实上,早从四月份开始,乌梁海方面就与沙俄社会革命党保持着紧密联系。

    随着克伦斯基从中国访问归去之后,他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革,一直在党内和沙皇贵族之间吹嘘着中国在亚洲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不仅认为沙俄应该仿效中国来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推行君主立宪制,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尽快推出一系列资产阶级新政,缓解国内国外的矛盾局势。

    对于中国以最优惠的价格出售一批军火给社会革命党,这一点确实引起了党内资产阶级人物们的好感。但做为社会革命党另外一派,青壮贵族们却还是对中国保持着戒备之心,毕竟中国大军压在乌梁海,收复了外蒙古不说还侵占了沙俄辛辛苦苦拓展而来的国土,实在是让人可恨可气。

    四月和五月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克伦斯基把精力投入在两件事情上,其一就是积极训练武装商团,其二则是尽一切可能消除中国的负面影响,希望能够让党内上上下下都接受与中国合作的想法。

    严格的来说,北方第二集团军早已经没有任何军事行动,甚至连之前预计开春之后继续北伐的战略布置都暂时搁置。集团军司令部对外声称是与克伦斯基建立良好联络关系,暂时取消所有进攻计划,当然实际上还是南京总统府急于发展国内,所以下令尽可能中止战争。

    不过,集团军司令部的这份对外声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抬高克伦斯基的身价。

    中国方面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他们就是要扶植克伦斯基为中国的代言人,让外界都知道只有克伦斯基才能说服中国停战,如果沙皇政府不肯给与克伦斯基足够的政治地位,中俄之间的战事还算没完!

    然而就在克伦斯基满怀信心的到处奔走之际,酝酿已久的“二月革命”再次爆发。

    布尔什维克党经过一个月时间调整革命策略,积极拉拢了许多士兵、武装警察加入革命阵营,使得原本单纯的工人罢工运动一下次升级为武装革命。就在四月底的一天,布尔什维克党集中了所有革命精锐力量,在彼得格勒发动了一场最大规模的起义行动,而从这一天开始,“二月革命”武装起义阶段正式拉开了帷幕。

    彼得格勒成为布尔什维克的主战场,很多沙皇军队和地方军队都被革命分子策反,在起义行动开始的几个小时里,沙皇军队一盘散沙,而革命士兵和工人们则团结一致,很快就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整个起义持续了七天之久,布尔什维克领导着革命士兵和工人历经千辛万苦,总算完全占领了这座大城市。驻守在彼得格勒的沙皇军队仓皇而逃,损失极其惨重,大部分士兵要么叛变、要么当逃兵,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首都彼得格勒沦陷的消息在一天之后传到莫斯科,沙俄政府闻讯震惊不已!尽管沙皇尼古拉二世正是因为担心彼得格勒不安全,所以这几年一直都住在莫斯科,可毕竟彼得格勒是法定的帝国首都,它的安危对整个帝国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不仅如此,对于这次工人发动的起义显然已经超出所有的预料,沙皇政府已经意识到几十年来的俄国革命发生了重大变化,革命者不再是单纯的游行、罢工,而是拿起了武器走上战场。有了武器的革命活动那就是一场战争,布尔什维克不宣而战夺得了彼得格勒,这不是先发制人这么简单,而是带来了全国性的震动作用。

    革命往往都是一股火焰,这股火焰如果控制的不好,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扑灭,那就会如同决堤之洪流、脱缰之野马一样,转瞬之间就能席卷全国上下。

    彼得格勒只是一个突破口,它让全国所有对沙皇政府不满的人看到了希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必然会有无数仿效者发动起义,并且这些人都会采取武装暴动的形式。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的城市遭到沦陷,到时候才真正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正是因为这件事,才最终让尼古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不得不立刻与中国取得联络,商谈停战议和的事情。他希望能尽快抽调在乌梁海附近的军队返回国内,集合足够的兵力镇压这场武装起义。

    而沙俄目前国内的处境早在彼得格勒起义发生之前,就已经让中国特工获悉。

    之所以是在起义之前,是因为中国特工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潜伏,好不容易混入了布尔什维克派内部,对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的消息了如指掌。

    中国情报部门认为这是激发俄国内部矛盾的一次好机会,因此没有把这个消息提前透露给沙皇政府,甚至还暗中资助了一些布尔什维克人士,帮他们牵线搭桥策反士兵。

    到了五月十五日,就在沙皇政府一边忙着镇压国内起义,一边苦苦等待中国消息之际,中国方面自然而然顺水推舟,在回复电报中提出沙皇政府必须给予资产阶级人士参政的机会,并且点名要求只与克伦斯基谈判。

    尼古拉二世迫于无奈,只好宣布释放政治权力,让出由皇族成员掌握的内阁三分之一席位,正式任命克伦斯基为外交部部长,并惺惺作态的邀请国家社会工党总理马尔托夫担任工商部部长。他要求克伦斯基再次赶赴中国,尽快谈妥中俄停战议和的情况,同时也希望借助马尔托夫在国家社会工党的身份,缓和国内武装起义的气氛。

    就在这份政治命令下达之后,属于社会革命党的沙俄开明贵族立刻组成请愿团,在内阁新上任的几位资产阶级部长支持之下,向尼古拉二世提出了一份国家改革的建议书。请愿团详细陈述了各国革命的始末,认为沙俄皇家政权目前正处于矛盾最尖锐的地步,要想保存沙皇尊严,就必须真心实意的开放政治、释放权力,推行立宪民主制度。

    在这份建议书里面还提到,沙皇要想尽快化解国内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推行帝国议会和杜马合二为一,并且赋予帝国首相更多的权力,颁布对工商农行业的优惠政策,并且派出代表前往彼得格勒与革命分子谈判,尽可能向工人阶级妥协。

    起初尼古拉二世根本没有把这次请愿行动放在眼里,他一如既往的刚愎自用,自己之前就看不起这些所谓的开明贵族,现在同样也不会采纳所谓的“唯一办法”。

    不过没过多久,就连沙皇政权中的几位元老亲王也都找上门来。他们言辞激烈的向尼古拉二世告诫,帝国走到今天已经危在旦夕,如果再不进行改革,国家迟早要沦落到其他人手里。不管怎么说,想要死死掌握大权的人,往往就是被手里的权力所拖累。之前或许可以用一些手段来敷衍革命,可是现在连士兵都站在革命一边,帝国还能拿什么去镇压革命?

    “火已经烧到眉毛了,这次革命与之前的大有不同,如果一味的采取欺骗、讹诈和镇压的手段,只会让这股火焰越烧越旺。如今俄罗斯的人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甘愿忍受剥削,时代变了,人心变了,所以我们也要变化才能适应这个时代。”

    “从两个月前开始,冬宫禁卫军已经被迫调换了三个营的兵力。吾皇,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革命分子已经渗透到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置我们于死地。”

    “你是宁可抱着皇冠毁灭这个国家,都不愿意放开手里的包袱吗?”

    面对王公们的责问,尼古拉二世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之所以刚愎自用正是因为从始至终认为皇权是至高无上,可是当原本应该站在皇权这边的王公大臣们突然一反常态,向自己说出如此严重的言论,这就意味着自己已经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势群体。

    要知道,沙俄帝国现在已经没有百分之百忠诚的军队,尼古拉二世手里更是没有多余的筹码。如果自己依然要我行我素,连这些王公大臣们的面子都不给,到头来很有可能会遭到王公大臣的围攻,甚至还会被逼迫着让出皇位。

    在万般无奈之下,尼古拉二世最终只能选择接受王公大臣们的意见,他召见了自己的弟弟米哈伊尔大公,希望由米哈伊尔大公出面主持沙俄帝国的政治改革事务。

    然而,尼古拉二世在位期间几乎没有做过什么正确的选择,偏偏在选择米哈伊尔大公出国帝国首相之后,由这位弟弟代为完成了一次尼古拉二世在位期间最明智的选择。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39章,彼得格勒的动态

    就在五月二十日,米哈伊尔大公宣布就任帝国首相的第二天,他破天荒的立刻又紧接着宣布辞职,随后推荐由尼古拉二世的叔叔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继任帝国首相。

    在沙俄上层社会当中,所有人都知道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是罗曼诺夫王朝末期难得一见的人才。在一九一五年之前他担任俄军最高统帅,在西线给德国制造了非常严重的压力,可惜任职不到一年的时间,好大喜功的尼古拉二世一时兴起,决定亲自指挥俄军作战,就这样解除了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职务,也因此为沙皇帝国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米哈伊尔大公虽然与兄长尼古拉二世的关系不错,而他本人也不算是什么开明贵族,不过自己却是有自知之明。他很清楚沙俄帝国目前面临的危机,而自己的能力又泛泛不济,让自己来主持国家政治改革,只怕最终只会让国家越陷越深。

    于是,他索性不去接受这个烂摊子,把帝国首相的位子让给更有贤能之才的人来接任,不仅能博一个知人善用的好名声,更不必负担太多的责任,真正是一举两得。

    再者,他也真心希望能由一个强力的人物来领导沙俄帝国走向繁荣富强,一改旧制带来的余孽和社会崩溃。这样总算能保全罗曼诺夫王朝的名份!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1856年11月18日~1929年1月5日)俄国骑兵上将,俄军统帅,大公。又称小尼古拉。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父。毕业于尼古拉工业学校(1873)和总参谋部军事学院(1876)。1877~1878年俄土战争时期,在其父所任巴尔干战区俄军总司令的参谋部工作。后任禁卫军骠骑兵团长、旅长和骑兵师长。1895~1905年任骑兵总监。1905~1914年任禁卫军司令和彼得堡军区司令。在1905~1908年期间曾兼任国防委员会主席。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1914~1915.8)任俄军最高统帅。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临危受命,他风尘仆仆的从叶卡捷琳堡赶到莫斯科,正式接任成为新一届的帝国首相。当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出任帝国首相的消息传开之后,给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及王公大臣们带来了一剂不小的鼓舞,他们都对这位奇才抱有极大的希望,也由衷的认为这位肩负重任的首相会给沙俄帝国带来崭新的未来。

    这个新的人事调动不仅给保皇党和资产阶级带来极大的振奋,同时也给参加彼得格勒起义的革命分子造成一定影响。

    罗曼诺夫王朝长达三百年的对沙俄统治,很多封建的思想早已遗毒人心,真正能理解无产阶级革命的人根本只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发动暴力反抗。尽管尼古拉二世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国民大众,但这次从莫斯科传来的消息,却是真正显出了沙皇对改革的决心,哪怕这种决心是迫于无奈。

    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之前一直担任俄军最高统帅,在很多士兵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尊高,这次由他来出任帝国首相推行政治改革,多多少少给全国上下带来几分信心。正是因为如此,彼得格勒的革命势力一下子动摇了起来,既然有了改革的希望,很多人自然不愿意在像武装起义时流血牺牲。

    一时间,沙俄国内的革命气氛出现了僵持状态,之前其他城市还打算酝酿发动起义响应彼得格勒的革命行动,现在只能暂时放缓计划,等待国内局势的转变。

    不过,布尔什维克派的革命活动家们态度非常坚硬,而以他们为首的所谓“先进工人阶级团体”则表现的同样坚定不移。他们四下奔走,发传单、进行演讲、口头表达,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之处全部阐述出来。

    就在彼得格勒被占领之后的第三天,国家社会工党内部开始发生聚变,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治势力正式衍生而出。苏维埃势力开始制订无产阶级政治纲领,以及彼得格勒范围之内的独立政府框架,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正是在向共产主义方向实际过度。

    五月二十一日,就在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就任帝国首相的第二天,列宁在冬宫宣布苏维埃政权的国民政令,表示革命政权将会坚决执行“解放农奴”、“建立以工农和革命士兵为代表的议会”、“结束所有对外战争”、“恢复民生”以及“改善税政以减轻人民负担”等等承诺。

    不难想象,此举的目的正是为了针对沙皇改革,但是布尔什维克派依然心有顾虑,他们对外仅仅是称革命政权,但却没有任何实际上的成立新政府的打算。而由于尼古拉耶维奇出任帝国首相带来的革命力量动摇,布尔什维克内部也渐渐出现裂痕。

    有人认为彼得格勒胜利之后没有得到全国上下广泛的响应,革命政权的安全性十分堪忧;也有人坚持咬定沙皇改革是又一记谎言,应该集中力量将无产阶级革命推向全国。概括的来说,有人担心革命不会成功,而有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而夹在这些革命政治家们中间的普通民众,只能是更为彷徨无措。老百姓们想要过上安安稳稳的日子,之前革命家们宣传只有革命才能过上好日子,可现在连革命家自己都不能确定之后的道路会是什么样子,老百姓们还能去相信谁?

    六月二日一大早,陆建章侍从处先去总统官邸通报了一声,一个小时之后他带着一份文件匆匆的来到大总统办公室,见到了元首吴绍霆。

    吴绍霆最近小半个月来一直都在关注中央政府政策的推行工作,对外交上的事情并没有太多重视。在他看来,目前值得关心的外交工作就只有与沙俄的议和谈判,不过以沙俄国内目前的局势来说,这次谈判基本上不会有任何为难之处,所以没有什么好不放心。

    如今,陆建章是全权负责筹备与沙俄交涉的外务工作,当他让侍从处前来通报时,吴绍霆就知道一定是关于沙俄方面联络的最新进展。

    陆建章走进大总统办公室之后,吴绍霆正在看一份地方省府送上来的政策跟进汇报,他没有抬起头,直接向陆建章问道:“朗斋,沙俄那边有什么新消息?”

    陆建章不疾不徐的说道:“上个月彼得格勒让社会工党发动武装起义占领了,沙皇已经调集了十二个团的兵力,正在向彼得格勒前进,不过情况不容乐观。因为当初参与彼得格勒起义的人当中就有不少帝国士兵。”

    关于彼得格勒的消息,吴绍霆早就已经知道了,在他现在听来,陆建章所说的这番话里,只有沙皇派遣军队试图镇压彼得格勒才是唯一的新消息。他微微的点了点头,放下了手里的文件,然后说道:“且不管沙俄打算怎么处理彼得格勒的事情,社会工党可不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可不会轻而易举就被镇压下去。那么,首都没了,沙皇现在只能待在莫斯科了?”

    陆建章应道:“是的,事实上莫斯科现在也不太安全,之前还曾经传出有一些下层贵族试图刺杀尼古拉二世,另立新君与彼得格勒方面谈判。不过好在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就任帝国首相之后,很快安抚了莫斯科周边的人心,同时还让尼古拉二世自行软禁在克里姆林宫中,以消弱沙皇政权的内部矛盾。”

    吴绍霆之前曾经派人打听过关于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底细,不过得到的消息很有限,大部分仍然只是沙俄贵族之间流传的小道内容,无非都是一些吹嘘之词。即便是在一九一五年时沙俄参加世界大战,他也没听说过这位被称为“奇才”的皇叔做出什么惊人之举。

    但是此时此刻,他听说刚刚上任不久的帝国首相要求沙皇自行软禁,立刻意识到这位奇才皇叔还真不是浪得虚名。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0章,尼古拉耶维奇

    尼古拉二世可以被定性为昏庸无能又自以为是的君主,如今若不是因为国内局势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必然不会轻易放权。而他的皇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自然深知这一点,所以要想真正完成沙俄帝国的政治改革,第一步就是要彻底“废掉”尼古拉二世,否则一旦他刚刚扭转国内局势,这位侄子肯定又会跳出来试图夺权,到时候不仅会使得改革胎死腹中,更是会造成沙皇政权彻底失去希望。

    这就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一样,要想真正完成政治改革,就必须将所有直接的、间接的、潜在的威胁全部摒除,只有这样才能放开双手大展拳脚。

    “这么说来,尼古拉二世已经被架空了?”吴绍霆若有所思的问道。

    “架空应该算不上,事情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倒不如说是众叛亲离。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彼得格勒,几乎再也没有人愿意相信尼古拉二世,如今他能够保住自己的皇位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陆建章笑着说道。

    “走到今时今日的地步,也是他自找的。不过现在看来,由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主持沙俄政权,或许会给沙俄国带来一线生机。尼古拉耶维奇上任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他最近可有什么大的动作吗?”吴绍霆若有所思的问道。

    “是的,元首,五天前莫斯科已经公布了第一阶段政治改革措施,确定在一个月之内召开帝国宪政大会,重新确定帝国宪法。元首,这是克里姆林宫发布的改革通电译文,除了帝国宪政大会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即时生效法令。”陆建章一边说着,一边将带来的文件递到吴绍霆面前。

    吴绍霆从陆建章手里接过这份文件,带着几分兴致打开来过目了一遍。

    虽然尼古拉耶维奇公布的即时生效政令显得老套缺乏新意,但几乎每一条政令都是俄国国内争议已久的内容,包括宣布“人权平等”、“解除所有农奴身份”、“撤销重复、无用以及滥立的苛捐杂税”等等。

    这些公布出来的政令,目的自然而然是为了争取工农阶级的谅解,因此来化解沙皇政权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冲突。

    不过,沙俄国内大部分人的目光终归没有在乎这些短时间内难以实施的政令上面。无论是资产阶级人士还是开明贵族,又或者是知识分子和部分革命活动家,他们最关心的仍然是帝国宪政大会。

    只要能真正确立民主制度,其他一切都可以从长计议。人们相信尼古拉耶维奇是一个真正的实干家,绝不会利用这最后的机会来欺骗全国人民,因此帝国宪政大会必然能够成为沙俄政治改革重要的转折点。

    “也就是说,七月份之前就会召开帝国现正大会了?”吴绍霆轻描淡写的问道。

    “没错,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广邀全国各地的代表前往莫斯科,甚至还专程派发了一封邀请函给彼得格勒的社会工党。”陆建章加重语气说道。

    “是吗?这倒真是一件奇事。”吴绍霆喃喃自语似的说道。

    “在下也是这么认为的,根据我们的推测,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或许是在耍手段而已,有可能是软硬兼施,也有可能是故作姿态。”陆建章点着头附和着说道。

    吴绍霆之所以说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正是结合了目前莫斯科调动军队针对彼得格勒的消息。尽管尼古拉耶维奇大公表面上果断下定决心,甚至咬着牙关不顾广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宣布无条件撤销农奴制,而调集十二个团的兵力前往彼得格勒的军事命令,显而易见只是他假借沙皇之手下达出来的。

    沙皇早已经失去所有人的信任,就连禁卫军都不肯听从他的命令,又怎么可能调动十二个团的兵力去镇压彼得格勒?稍微明白事理的人都能猜出来,镇压彼得格勒起义的军事行动还是由帝国首相亲自授权。

    这正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莫斯科这边的王公大臣都希望能够彼得格勒方面和谈,哪里知道众目所瞩的尼古拉耶维奇刚上台不久,依然要选择跟革命势力势不两立,真正是在走一条极具风险的道路。

    “一边是在全国上下邀请代表参加宪政大会,一边又是调兵遣将围堵彼得格勒,胡萝卜加大棒,看来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果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吴绍霆缓缓的感叹道。

    “确实如此,若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成功扭转了沙俄国内的局势,只怕日后肯定会是一个让人头等的政治人物。”陆建章带着几分忧虑的说道。

    “你说的很对,一个精明的领导者肯定会想法设法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一旦沙俄成为强大的国家,对我们中华民国的影响可不会小。不过,眼下我们没有办法理会这件事,毕竟尼古拉耶维奇能否成功扭转沙俄局面还是一个问题。当务之急我们要弄清楚的是,这位沙俄救星的政治立场究竟是什么?”吴绍霆表情严肃的说道。

    要说担心沙俄强大,他当然不会忽视这个问题,就像中国有了他吴绍霆一样,如果尼古拉耶维奇是沙俄的“吴绍霆”,倒头来不仅会带领沙俄发展壮大,甚至还有可能否认中国在乌梁海、外蒙古以及外兴安岭等地区取得的统治权。

    不过,从短期看来,尼古拉耶维奇就算再有本事也不可能立刻就处理完毕国内的事情。

    更何况尼古拉耶维奇也不可能真正具备吴绍霆那种时机和运气。第一次世界大战马上就要结束,世界新版图已经得到确立,到时候沙俄的情况必然会引起欧亚两大洲的各国关注,到时候要想轻易完成国家改革那可不容易的事情。

    退一步来说,哪怕因为历史得到改变所以还会继续持续一阵,但沙俄也不会像中国那样让各国列强疏忽大意。最起码现在中国腾出了精力,完全可以死死盯紧沙俄,谨防沙俄帝国发展的太过迅速,以至于影响到中国的利益。